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研讨
农村残疾人就业及扶贫开发对策
2014-08-27 15:21:40 作者:admin 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在组织领导、总体要求、任务目标、政策保障和扶持措施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指向说明,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当前,泗洪县正以土地、人口和工业项目“三个集中”统揽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城镇化建设。随着“三个集中”工作如火如荼地强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妥善解决和处理好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是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问题,提升残疾人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因而,探究农村残疾人就业及扶贫开发对策显得尤为必要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残疾人就业现状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县现有残疾人64864名,占全县总人口的6.464%。其中,处于就业年龄段残疾人23575名,已成功就业和创业残疾人19793名,本地吸纳就业17262名,外出务工就业2531名。就业领域大多集中在种养殖、电子机械、服装裁剪等行业,以轻度肢体类和听力言语类残疾人居多。

虽然经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残疾人就业面不断扩大,但我县还有3782名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没有就业,残疾人在就业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与障碍,残疾人就业层次水平和环境条件不容乐观。

二、影响残疾人就业原因探析

(一)社会排斥导致残疾人就业“边缘化”。

残疾人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由于主客观原因,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残”和“废”混为一谈。这一思维意识严重损害了残疾人的形象,残疾人也因此往往遭到社会排斥。随着社会文明进步,虽然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障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偏见的存在,残疾人仍不能很好地融入某些社会生活领域,甚至被排斥在外。这些排斥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把残疾人推向了就业的边缘,导致残疾人就业困难。

(二)企业“经济人”身份对残疾人就业的制约。

企业利益最大化影响残疾人就业。“经济人”身份使得企业追求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这就决定了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把是否能为其创造财富价值作为重要的参照指标。掌握高新技术人才便无疑成为企业争夺的热门人选,残疾人由于自身条件的欠缺等原因被无情地拒之于大多数企业门槛之外,而通过集中安置和按比例渠道就业的残疾人也只是从事一些最简单的诸如打杂等工作,其劳动技能无法得到切实增强和提高。

劳动力供需矛盾影响残疾人就业。这种矛盾既包括劳动力供求数量上的矛盾,也包括劳动力供求质量上的矛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供不应求,低素质、低技能的劳动力供过于需。这也是残疾人求职备受冷落的重要原因,也使得农村残疾人就业更为困难重重。

(三)残疾人自身条件不足对其就业的制约。

生理残疾影响残疾人就业。在就业问题上,残疾人需要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职业岗位。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各类残疾人适合的工种不同,因而难免造成不能胜任企业岗位劳动要求的情况,制约了残疾人求职就业。

心理素质较低影响残疾人就业。由于生理缺陷和社会偏见,大多数残疾人都具有消极心理,普遍表现出心理素质不高、较敏感、自卑、苦闷、焦虑和彷徨悲观。从而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择业态度,一种是贬低自己、畏惧交流,参加用人单位面试时不能正常发挥自己水平;另一种则是好高骛远、百般挑剔、脱离实际,不愿从事低技能、低薪资待遇的工作,从而影响就业成功率。

三、农村残疾人就业及扶贫开发对策选择

(一)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残疾人就业环境。发挥政府在帮扶残疾人就业中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严格落实《残疾人就业保障条例》和《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等政策法规。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带头按照不低于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1.5%录用残疾人,鼓励企业集中安置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大力发展残疾人福利企业,依法征收、管理和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摈弃歧视偏见,倡导残疾人平等就业,清除残疾人求职就业过程中的制度性、人为性障碍,为残疾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二)坚定不移实施“三免一转”式培训,增强残疾人就业竞争能力。按照县委徐德书记在我县2013年残疾人“双千培训工程”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提出的为全县具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残疾人提供免费培训、免费食宿、免费提供生活用品以及转移就业的“三免一转”式培训要求,变“输血”为“造血”。年初,县残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摸底筛查,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精心挑选编排课程,并会同相关用工企业实施“订单式”培训,以大培训促进大就业。今年以来,我县先后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班6期17批次,内容涉及计算机应用、电焊工、数控机床、缝纫机工操作、烹饪、盲人按摩等,培训结业考试合格后,由人社部门为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到目前为止,共培训残疾人1876名;举办大小不等的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8期,成功实现就业的残疾人1556名。实践证明,“三免一转”式培训对于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和提高残疾人求职应聘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实施。

(三)搭建平台,多方参与,积极调动社会力量为残疾人就业“牵线搭桥”。发挥残联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中的组织协调主体作用,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助残力量为残疾人求职就业构筑平台。2013年泗洪县“阳光助残 共享关爱”残疾人就业大型专场招聘会上,近40家爱心企业为残疾人提供岗位1036个,1423名残疾人进场应聘,现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的残疾人达1338人次。与此同时,残联积极做好残疾人就业跟踪服务工作,由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到企业落实残疾人进厂务工情况,指导督促用人企业与残疾人签订正规劳动合同,切实维护好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为残疾人就业牵线搭桥、保驾护航。

(四)大力培育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目前,我县已成功创建省星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4个,23个乡镇均建有规模不等的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为部分已超出法定就业年龄和处于低文化、低技能水平的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已辐射带动986名残疾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下一步,残联将按照“储备一批、包装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积极向上争取策应扶持,推动我县更多的省星级扶贫基地创建成功,加大提档升级力度,提升基地竞争力。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免费输送有创业意向的残疾人参加省、市残联举办的SYB创业培训班,帮助他们解决创业中遇到的资金困难,并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为其减免相关费用,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

综上所述,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残疾人转移就业既面临挑战也存在机遇,只有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残联帮扶与社会关爱相结合,增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自身素质相结合,激发和催生残疾人求职就业内生动力,才是推动残疾人在城镇化进程中实现较高程度转移性就业的不二法则。

(泗洪县残联:陈敏  许维军  蒋雷)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页
  •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4 宿迁残疾人联合会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0092085号
地址:宿迁市滨河路9号(市社会福利院西侧)  邮编:223800
电话:0527-84357830  84357118  邮箱:sqcl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