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研讨
关于我县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发展现状和应对的策略思考
2014-10-31 17:08:26 作者:admin 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近年来,泗阳县残联始终把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不断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康复服务体系,建立了从筛查、鉴定、干预、评估、康复与教育等工作流程,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康复与教育工作计划,为残疾儿童家庭传授康复训练方法和康复知识,使部分残疾儿童通过教育和医疗康复,生理功能得到了恢复或补偿,从源头上抑制或减少残疾的发生,得到了残疾儿童家长和社会广泛认可。为进一步准确掌握我县残疾儿童总体情况,建立健全长效的工作机制,更好地为残疾儿童及其家长服务,推动我县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健康发展,结合当前全市开展的“五新大讨论”活动,对我县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通过召开残疾儿童家长座谈会、现场感受残疾儿童康复与教育过程、个别走访康复机构老师和向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基本了解我县残疾儿童康复与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我县残疾儿童概况

据统计,我县共有0-6岁残疾儿童650人(这个仍然是保守数字)。其中:有康复愿望和有康复价值的450人左右,有近200名左右的残疾儿童因受家庭条件制约和没有康复价值而放弃康复训练。按残疾类别依次分类,肢体残疾儿童(脑瘫)、听力言语、智力、精神(孤独症)、视力约各占残疾儿童总数的占39%、22%、19%、14%和6%。而一人患有多种残疾的儿童占总数达40%左右。多重、肢体残疾儿童(脑瘫)、听力言语残疾儿童所占的比重较高。从目前情况看,儿童致残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先天致残和后天致残两大类,先天致残是残疾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先天致残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母亲在怀孕期间使用药物和不健康生活习惯造成的。同时也有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二、我县目前儿童康复工作开展情况

抢救性康复残疾儿童是家庭的责任,更是政府、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残联承担着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的重要责任,能否针对性对残疾儿童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最大程度恢复和改善其生理功能,帮助她们尽快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一直是我们残疾人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为打造苏北一流的康复机构满足不同类别的残疾儿童康复需求,首先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2013年,我们密切加强与县卫生等部门合作,引入400多万元对原县计划生育指导站等3单位近6000㎡的办公用房和600多㎡的户外活动场所进行集中整合、升级改造和添置康复训练设备,扩大规模,拓展康复服务项目,康复器材和教育设施基本满足五类残疾儿童康复、教育需求。功能布局、环境设计等方面既符合医疗康复项目设置要求,又体现儿童幼教特点,既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还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整体显得既温馨又和谐。对在册的423名不同类别残疾儿童,按照残疾类别,制定康复计划,进行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密切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购置教育设备、器材,引进12名具有教育资质并具有一定幼教经验的幼儿教师,积极在全省率先取得具有教育资质的《泗阳县特殊儿童教育中心》,并按学前教材开展对听力言语、智力、孤独症残疾儿童开展教育康复,将抢救性康复与学前教育结合到一起,形成康教合一的模式。与此同时,对一些边远乡镇残疾儿童、留守残疾儿童和因其他原因到中心机构康复有困难的残疾儿童,我们根据残疾儿童家庭不同状况和残疾程度,分别在新袁、王集二个新城中心幼儿园开设了二个康复点,组织技术骨干和责任心强的康复师,组织到二个新城康复点开展对残疾儿童康复和进行家长培训,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接受家长康复咨询、传授康复知识、制定康复计划和家庭康复训练技能,并做好初期、中期、后期评估和跟踪服务。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康复质量、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残疾儿童的未来,也受到残疾儿童家长和社会广泛关注,更影响到党和政府形象,要想把这一实事办好、办实,康复质量、康复效果和家长的满意度至关重要。要想提高康复质量和效果,康复师的素质、能力极为重要,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康复师队伍,我们先后与省聋儿语训康复中心建立聋儿语言培训合作关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办法,定期派出专业教师赴省学习,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不定期邀请省专家到机构进行实地指导、讲课,举办各类培训班;与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康复人才实训示范教育基地,院校专家定期赴基地开展家长培训、康复知识讲座和采取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跟班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实用人才;与县特殊学校建立定向交流合作关系,定期请特殊学校教师到机构开展相互学习、交流;在机构内部开展岗位与岗位之间交流,使他们胜任各类岗位,成为全面手。三是建立多部门联动筛查鉴定机制。为了准确了解和掌握全县残疾儿童分布、结构和康复愿望,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满足不同类别的残疾儿童康复需求。我们请县政府牵头,组织由卫生、教育、计生、残联和县妇幼保健所、县计生指导站、县卫生防疫站及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以及乡镇基层组织等单位和部门,通过各条线,全面开展残疾儿童摸底调查工作,确保筛查的数据和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严谨性。充分利用社会公共优质资源,形成县乡联动,逐一排查,对每一例疑似残疾儿童进行登记、诊断和鉴定。建立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把残疾儿童筛查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制定科学康复训练计划,建立健全残疾儿童早预防、早筛查、早介入、早治疗、早康复的长效工作机制,对有康复愿望和有康复价值的残疾儿童,不受阶段性时间、区域等条件限制,做到发现一例,训练一例,康复一例,确保康复时间、康复质量和康复效果,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康复率,让残疾人家庭满意、社会满意。

三、存在问题

(一机构规模和康复水平较低,还不能满足残疾儿童康复、教育需求。虽然我县在2013年对康复中心进行了整合,也添置和更新了一些康复康复训练设备、器材,但通过这年的运行发现,已有的康复设备和康复器材还是不能满足残疾儿童康复需求。随着我县残疾儿童康复效果和质量的逐步提升,康复中心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家长对残疾儿童康复态度也在逐步转变,对康复的希望值要求越来越高,每天都有残疾儿童申请到机构接受康复训练。从我县的康复机构运行情况看,仍存在功能不健全、训练场地有限、康复器材较为简单等问题。部分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儿童家长急需希望将孩子日托或者全托出去,减轻精神负担,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还有大部分患儿需要一对一的康复训练,需要较多训练场地、教师和康复员,也无形增加了康复机构的正常运转成本,这些因素也将直接制约着我县残疾儿童康复复质量的提高。

(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随着我县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逐步规范,残疾儿童家长对康复训练的愿望越来越强,由于我县的儿童康复训练起步较晚,研究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严重匮乏,师资力量目前还达不到我县残疾儿童康复所需的水平。康复人员技术操作能力低,没有成熟的康复经验,没有较为丰富的康复、教育师资队伍和专业的师资力量,机构仍存在着边学边操作的摸索状态,加上每天需要面对众多的病残儿童,工作量之大,心理压力负担重,工作枯燥乏味,康复救助额度低,康复经费不能及时拨付到位,工资待遇较低等等原因,很多康复老师不堪忍受其苦,纷纷有离职迹象,造成这支队伍师资力量的不稳定性,直接给我县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四、几点建议

(一)切实完善机构规范化建设。规范和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加大在服务阵地、技术力量、硬件实施等方面投入指导,提升康复机构的档次规模和康复人员的素质。进一步优化布局,减少行政办公用房,增加康复训练、儿童活动、鉴定评估等场地。在政策、资金、技术力量等方面等方面给予机构更多的扶持和帮助。健全服务措施,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能力,并制定配套的考核评估办法,使康复机构的工作规范化、专业化。

(二)切实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努力提高康复从业人员的水平,创造机会让康复从业人员到残疾儿童医疗、康复医学、心理等儿童康复机构参加专业学习,培训高级专业护理和管理人才,除了机构自身组织不断学习外,各级残联应通过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邀请省级专家到机构开展各类讲座、组织机构与机构之间相互交流等形式,帮助机构从业人员提高技能,解决专业人员短缺问题。各类残疾儿童中,要培养至少要有1-2名既有一定理论专业水平,又有一定丰富经验的相当专业人员,让他们在同类中起到“学、帮、带”作用。同时培养或聘请素质高、能力强、懂业务、有责任心的管理人才充实的管理岗位,提高机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康复人员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增强其荣誉感,吸引医疗人员和大学生加入康复服务,优化和稳定康复从业人员队伍结构。

(三)逐步扩大救助范围。0-6岁是残疾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对残疾儿童开展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能最大限度地弥补他们的先天缺陷,最充分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有一部分残疾儿童在6岁以后然需要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建议将救助范围应逐步扩大。

(四)切实加强残疾预防最大限度地控制残疾儿童的出生率,提高人口质量,从源头上控制也是当前康复工作的重点。要加强与卫生、计生部门联系,提高婚前健康检查和教育宣传力度。依托卫生部门把好孕期检查控制,对孕期有出生缺陷的胎儿及早做好工作,终止妊娠。同时对由生理缺陷的新生婴儿的状况及时报有关部门鉴定,建立动态数据库,实行资源共享,增强救助和治疗的时效性。

(五)实现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医保。当前,解决救助资金不足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纳入医保范围,与其他医疗项目一样享受同等报销比例。目前,残疾儿童在康复机构内训练的患儿无法享受医保,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医保问题,重点要对儿童康复机构实行“豁免”政策,实行医保绿色通道,彻底解决救助资金不足的问题。

(六)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通过电台、广播、网络和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重要性,消除残疾儿童家长顾虑,让其家长参与康复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关注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工作,增强社会关注残疾儿童康复事业的良好氛围。动员社会力量,解决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着力解决残疾儿童工作难点和重点问题。在强化儿童身体康复的同时,关注其心理康复、教育康复、技能康复,让他们有机会平等参与到社会学习生活中去,使们和健全儿童一样,健康、快乐成长。

(泗阳县残联)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页
  •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4 宿迁残疾人联合会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0092085号
地址:宿迁市滨河路9号(市社会福利院西侧)  邮编:223800
电话:0527-84357830  84357118  邮箱:sqcl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