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研讨
新常态下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之我见
2016-04-14 16:09:24 作者:admin 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社区康复是近年来在残疾人康复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的康复理念,是以城市街道(村居)或农村乡镇为基地,对残疾人提供的一个康复服务机构。其任务是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社区团体、卫生人员、志愿人员、残疾人及其家庭参加的基层康复系统。工作内容是对残疾人进行普查和预防,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使分散在社区的残疾人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

         一、目前全县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现状

         “十二五”期间,沭阳县九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建设中,采取社会化方式向广大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实践证明:社区康复是实现残疾人机会均等、充分参与、消除贫困、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基本手段。沭阳县目前有313个社区康复站、室,城区有3个康复示范点,近几年相继为这些康复站室配备了部分康复训练器材,已初步具备了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服务能力,逐步完善康复服务项目,为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带来一定的方便。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发展比较迟缓。沭阳县全县共有474个村居,当前县内已创建的残疾人康复服站室尚未实现全覆盖,还有一些社区康复服务站室需要建设。

         (二)残疾人康复意识不强。不少残疾人认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是医生上门为残疾人看病、送药,把康复服务理解为医疗服务,一些社区的康复器材和设施的利用率不高,残疾人主动要求康复服务的比较少。

         (三)社区康复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人员不足。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大多数都是依托社区、村居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医疗站等建设,在场地、人员、器材的落实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服务手段单一,服务理念滞后。当前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形式比较单一,康复医生普遍缺乏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与指导;服务手段的单一和服务理念的滞后,使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愿望远未达到。

         三、对策及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残疾人在康复服务需求方面的愿望也逐步提高,社区康复作为对基层残疾人最直接的服务形式,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越来越多地受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关注。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1、同步联动,统筹安排

         县委、县政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安排,做到规划同步、投入增长同步、组织运行同步,建立起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

         一是上下联动。县委、县政府统一各部门、乡镇及街道和社区的思想认识,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确保社区康复工作思想认识、职责分工和工作措施的到位,形成县、乡镇、社区三级联动,合力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二是部门联动。在社区康复工作实践中,以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各相关部门为主体,县级机关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县卫生局充分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各类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和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技术指导,并落实专职残疾人康复责任医生进家庭;县民政局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和谐社区、星级社区考评标准,积极支持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设,深入开展困难残疾人医疗救助工作;县财政局为确保创建工作任务的完成,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经费提供有力保障;县残联更应倾心竭力,在康复需求调查、康复员培训、康复站建设、深化康复服务等基础工作方面做好工作。三是社会联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关系到千家万户。为此,各级政府要着力营造社会各界联动的工作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助残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助康复活动,尤其是在当前社区康复医生力量比较薄弱的时期,助残志愿者要在帮助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提供康复服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意识的宣传

         社区康复的最大功能是弥补机构康复不足,更好地就近、就地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有效利用康复资源。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不仅具有投入少、成本低、服务广、收效大的特点,更是党和政府关爱残疾人的一种体现。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合理定位“送康复服务上门”的功能,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避免出现政府出了钱、医生送了服务、残疾人还不满意的情况。

        3、狠抓社区康复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服务有场地”

         通过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新辟场地等措施,在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县级残联将逐步为每个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配备康复训练器材,为社区康复站配备康复训练器材,体现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

         4、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在实践中创新、完善社区康复工作模式

         社区康复要从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出发,按照目前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不断探索创新社区康复的工作模式,使康复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并带来一系列工作的变化和水平的提升。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进社区、进家庭,通过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让康复辅助器具进家入户;把最能够普及的康复技术传授给残疾人及其家属或亲友,使残疾人康复真正能够紧紧贴近残疾人本人。必须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的社区康复工作方向,让“就近”更近,让“就便”更便,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拓展康复服务内容,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向康复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延伸。

         5、强化社区医生和社区康复员队伍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方式,提高社区康复医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社区康复员队伍建设,要通过培训提高乡镇、村居残疾人专职委员、康复人员的基本素质,让这些人员都掌握一定的康复训练知识,兼任基层残疾人康复员或社区康复指导员,充实社区康复工作力量;通过业务培训,统一考试,做到康复员持证上岗,促进社区康复工作人员专业化;通过考核工作实绩和残疾人评议,建立奖优罚劣的竞争机制。

         6、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个性化服务

         进一步加强康复需求调查,形成按需服务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康复需求方面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在康复的形式、内容、质量上下功夫,体现个性化服务;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服务、转介服务等,提高服务的专业性、技术性,以满足残疾人不断增长的康复需求,保持工作的生命力。

 

         近几年,沭阳残联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性工作,各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正在完善,服务意识正在增强,服务能力正在提高,服务领域也在拓宽,残疾人对政府实施的康复服务的满意度也在逐步提升。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学习先进经验,加大改进力度,制定改进措施,努力把全县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页
  •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4 宿迁残疾人联合会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0092085号
地址:宿迁市滨河路9号(市社会福利院西侧)  邮编:223800
电话:0527-84357830  84357118  邮箱:sqcl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