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身残志坚 自强不息写人生
2008-03-03 16:10:00 作者:admin 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 市肢残人企业家创业观摩活动侧记

 

1月24日,16名肢残企业家代表来到了宿豫区长城宾馆,这次他们是来参加市第二届肢残人协会暨肢残人企业家代表第三次座谈会。在市残联有关人员的带领下,这些肢残企业家参观了张家禄的养鸡场,之后又进行了座谈。

在座谈会上,代表们都谈了一些自己创业的经历和今后的打算。随后记者对其中的一些企业家进行了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看到了一个个肢体残疾却意志坚定的人。
张家禄:一直都有危机感

1月24日早上,市肢残协会一行人来到了张家禄的养鸡场,天气很冷,很多会员都小心翼翼地走路。但是在鸡棚里,大家却热闹起来。“这鸡是从美国进口的种鸡,共有六千只,孵出的小鸡在40天左右就能长成成鸡。”张家禄认真地向大家介绍起自己养鸡的情况。

据张家禄介绍,鸡棚一次上齐的话能有4万只鸡。其实这并不是张家禄引以为傲的。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在老家,他即将开办一家化妆品加工厂,厂房用地已经批下来了。

谈起为什么要开办化妆品加工厂,张家禄说:“如果能把化妆品加工厂开起来的话,就能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了,而且养鸡还是有风险的,我要把自己的投资风险降低一点啊!”

张家禄始终有种危机感,他总觉得时代前进的步伐很快,自己面临的困难还很多,“近年来,我不断地北上南下,更新自己的养鸡设备,扩大自己的养殖范围。”在养鸡场里,记者看到了4台电脑孵化箱,可以日出苗鸡10000余只。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机器也是张家禄去年从外地购买的。

张家禄多次受到省、市、区残联的表彰和奖励,不但被树立为“自强自立”的模范,还被授予“致富能手”等光荣称号,他的养鸡基地也被评为宿迁市残疾人教育扶贫基地。张家禄在自己创业的过程中,帮助了很多的残疾人。

“因为这里是宿迁市残疾人教育扶贫基地,所以很多残疾人都可以在这里以赊欠的方式把小鸡拿回家养,等鸡卖了钱之后,再把鸡苗钱还上,张家禄所住附近的村庄有好几十个残疾人在他的带领下,开始养鸡,收益也不错。”宿城区残联秘书长李伟告诉记者。

 

周雨:挣钱不是我的最终目的

2003年6月,在宿迁市第二届残疾人代表大会上,周雨光荣地当选为市残联副主席、市肢残协会主席和省第四届残代会代表,光荣地出席了省残疾人代表大会,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接见。但是,对于这些荣誉,周雨却认为这一切都不值得一提。

周雨是一个很幽默的人,由于记者不是本地人,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笑了笑说:“你要是能听懂我的话,我就接受你的采访。”随后,周雨用他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跟记者聊了起来。

“现在我们的服装厂有一半人都是残疾人,我希望以后我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这也是我的新年愿望。”周雨很认真地说。

3岁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的他只能靠双拐才能行走,周雨说,创业路上,他不知道摔了多少个跟斗,但每次还是站了起来,他说:“3岁的时候,我活了下来,这让我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改变生活。”面对创业的坎坷,周雨沉默了下来。“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行情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苦心经营的窑场倒闭,一下子就亏了10多万元。”这样的打击对于一个健全的人来说都难以承受,更何况是一个残疾人呢,周雨把自己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还债。“当时上幼儿园的女儿跑到我面前,说想吃山楂片,向我要五分钱。我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女儿没有拿到钱哭了起来,周雨却偷偷地转过了头擦去了泪水。

做过小商品批发生意,开过砖窑厂、承包过宾馆与食堂,当周雨从一无所有变为一个百万富翁时,他并没有满足。

“2001年,我把目光瞄准了服装加工业,那时很多人都劝我,说我没有搞服装的经验,不能冒险。可是我却对他们说,我搞服装不是为了自己挣钱,而是因为我有自己的目标。”当时,这个目标周雨没有告诉别人,但随着投资一百多万元的服装加工厂建成后,30多名残疾人进厂有了工作,很多人也清楚地看到了他的目标。

“服装加工是操作性简单和反复性强的工作,能更多的吸收残疾人就业。当初,我就是看中它的这一点。”随着服装加工厂规模的不断扩大,周雨想让更多残疾人能找到工作,于是他又有了办一个培训班的念头。现在很多参加培训的残疾人被安置在他的春笋公司上班,有的还被输送到苏南的一些企业工作。

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周雨告诉记者,他现在有这样一个想法:“我准备今年春天组织一次活动,把我们那里的重度残疾的人接出来看看我们宿迁的变化,因为他们很多人从来就没有出过远门。”

 

乔成龙:我选择这样来回报社会

2002年的时候,乔成龙的木材加工厂的生意非常红火,可就在这个时候,他把厂卖给了别人,自己却为该村的农民南下北上联系蘑菇销售去了。“当时,很多人都说我傻,一个残疾人能把一个厂办的这么好,已经很了不起了,为什么还跑东跑西的为别人做事。”乔成龙对记者说。

1999年,为解决农民卖蘑菇难的问题,乔成龙停下手中业务,赶往扬州、浙江、安徽等地,引来了6位老板到北丁集乡设点收购蘑菇,从而解决了当地菇农销售难的问题,蘑菇价格也由1元一斤涨到4元一斤,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为了尽快实现蘑菇生产产业化,降低农民种蘑菇的风险,让更多的群众尽快走上种蘑菇的致富路,2002年,乔成龙把木材加工厂转让给了别人,同时他还以合资的形式,将山东九发集团吸引到当地收购蘑菇,办起了盐水蘑菇加工厂,当年转化蘑菇1500吨,2003年加工鲜菇5000吨;2006年,乔成龙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50万元,办起了自己的蘑菇基地。

乔成龙富了,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没有忘记那些特困户。10多年来,他先后为当地小学危房改造、绿化美化、乡政府图书室、乡村道路改造等捐助了4万多元。

2005年,他拿出10万元将高氟改水工程向周边村“辐射”,如今此工程已经惠及周边三个村的1万多人。同时,他还为50多名残疾人和特困户家庭免费安装了自来水。

就这样,乔成龙用帮助他人的方式来回报社会。从1999年起,乔成龙一家多年被乡里评为“双文明户”,他个人先后被评为“乡致富模范”、“市残疾人先进工作者”、“市劳动模范”、“市优秀农民经纪人”、“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市残疾人自强模范”等称号,并当选为沭阳县第九届政协委员。

 

周昌富:学医就是学做人

2000年5月,沭阳县卫生局决定将高墟医院公开拍卖,标底为40万元,而一个拄双拐的残疾人以55万元的价格买下了高墟医院。

这个残疾人的名字叫周昌富,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一个没有进过一天医学院学堂的青年,却是当地有名的“小儿科医学专家”。

1月24日,记者有幸的认识他。周昌富告诉记者,他在3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右腿、右手严重残疾。

在初中毕业后,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周昌富被安排在大队卫生室学医。“当时,我深知这个饭碗来之不易,要想站得住脚,就必须要有真本事,我不能上学,但我可以自学。”

多年来,周昌富没有看过一场电影,晚上从没有在十二点以前睡过。仅用三年时间,他便攻读了《黄帝内经》、《内科学》、《本草纲目》等十几本医学名著;用左手记下了40多本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为了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他拄着拐杖一个村一个村地跑,四处收集有名望的医生所开的处方单,一张张地研究。几年间仅处方单他就收集了3000多张。

“从2000年买下高墟医院以来,我就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从沈阳请来了三名心脑血管病专家和县中医院的专家长期坐诊。同时把本院的年轻医生送出去培训,青年医生小殷通过到徐州中医院肛肠科学习一年后,现在已成为院里的骨干。”这是周昌富乐于看到的,虽然,现在的他已经是百万富翁,可是他还是非常的谦虚和节省。

“学医就是学做人,你不能只看到医院创收就高兴,最主要是在自己的领导下,有多少人能受益。”周昌富说道。从2001年开始,该院先后组织开展了20多次义诊和送医入村活动,为全镇残疾人及特困家庭发放了1000多张就医优惠卡,凡持卡就医者可免除许多费用。

 

王乃前:为残疾人增加一个就业的机会

王乃前很早就离开了学校,初中一毕业,他就被迫走上了社会。“那时,我年纪还很小,也没有什么技术,一般的单位都不要我。”于是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他干过杂活,打过零工,洗过盘子。随后,王乃前在同乡的介绍下来到了北京一家太阳能厂做临时工。

王乃前还是很庆幸自己能来到北京,“当时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厂里,王乃前也不放松自己,每天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最终他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1989年厂里的领导提拔我做车间副主任,“我当时想,这样的机会难得,我可以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市场营销策略以及太阳能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技术进一步学习,慢慢的我发现了太阳能有一个庞大的市场。而且太阳能是环保能源,国家又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老百姓使用起来也很方便。”这种发现让王乃前有了另一个念头,就是回家创业。

在北京摸爬滚打几年之后,他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虽然王乃前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还是决定回家乡创业。

万事开头难,王乃前回到家乡后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当时我拿着在北京打工几年攒下的积蓄,在一个简陋的房子里面开始了创业。在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因为资金不足和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家乡人民对太阳能的认识不足,工厂发展困难重重,最难的时候还想过要放弃。”

由于当时太阳能在当地市场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所以一开始的销售曾经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这个时候,政府积极地支持了王乃前,这让他感到了希望。而就在王乃前刚刚打开太阳能市场时,1999年的一场车祸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钱全部花光了,右腿虽然保住了,可是却落下了终生残疾。”这对于事业刚刚起步的他来说,真的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和残联的帮助下,他重新打起精神,战胜了自己。自筹资金50万元,带着一帮残疾人朋友,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厂里的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在不断提高。

2007年十七大会议召开之后,王乃前更是干劲十足。他高兴的说: “今年是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起步之年,也是我们厂的关键之年,为了增加就业机会,让更多的残疾朋友有一份工作,进一步扩大厂里的生产规模,我们决定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为了给残疾人增加一个就业的机会。今年,王乃前增加了生产项目,引进了一条沙发生产线和床垫生产线。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页
  •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4 宿迁残疾人联合会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0092085号
地址:宿迁市滨河路9号(市社会福利院西侧)  邮编:223800
电话:0527-84357830  84357118  邮箱:sqcl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