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探索我市大龄心智障碍残疾人服务路径,解决大龄心智障碍残疾人照护问题,市残联依托社区服务阵地,投入30余万元为20余名14周岁以上大龄心智障碍残疾人提供支持性服务100余次,帮助心智障碍青少年延续康复效果,强化社会融合能力,初步探索出一套社区化托养管理服务模式。
一是完善领导机制,保障项目持续稳定。省、市、区、机构签订四方协议,明确省、市残联在省、市级层面给予指导和资金扶持,区残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制定《宿迁市2023年大龄孤独症人员社会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督促机构加强工作人员交流、培训,提高能力水平,开展“一人一案”专业服务。2020年至今,共拨付残疾人社区化托养服务补贴经费111.9万元,扶持该试点工作稳定开展。2022年9月,承接机构——宿迁市慧灵领航心智障碍家庭社工扶助中心入选全省大龄孤独症人员社会融合试点机构(苏北地区唯一试点)。今年,该项目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项目。
二是强化调查研究,开展服务需求调查。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大龄心智障碍者家庭生活状况和需求情况,探索解决心智障碍残疾人成年后的照护问题,市残联邀请国内专业机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发布调查问卷,线下走访入户调查等形式,开展全市14-35周岁心智障碍者服务需求调查。通过量化、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400余人,充分了解心智障碍者生活现状和对公共服务及社会支持的需求。调查显示,大部分大龄心智障碍残疾人因超过康复年龄限制,生活自理能力差,家庭支持不专业且收入较低,亟待政府给予相适应的服务和支持。建议以新的托养服务形式填补目前托养模式的不足,进一步满足大龄心智障碍者托养需求,促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全面开展。
三是依托专业服务,强化三项能力培养。强化生活能力培养。建立居家生活体验中心,依据日常家庭环境建立生态家庭体验中心,服务对象可在体验中心接受模拟居家生活技能训练,如整理卧室、打扫卫生、制作简餐等。开展社区家庭夜间服务,形成“8双筷子一个家”(两名家庭辅导员+六名服务对象)的专业服务模式,不断增强服务对象生活能力。强化社会能力培养。牵手迅哥有约志愿者协会、宿迁市助残志愿者协会等志愿者团队长期合作,开展观影、会餐、购物、景区游玩等志愿活动,达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融合效果。强化职业能力培养。重点推进“半天康复服务+半天小作所”日间服务模式,模拟职业场景,建立首家大龄孤独症人士就业模拟实践基地——星光文具店,支持大龄孤独症人士进行模拟货物清点、货架整理、货物标价等日常经营流程,培养服务对象工作技能、工作态度,提升其职业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地址:宿迁市滨河路9号(市社会福利院西侧) 邮编:223800
电话:0527-84357830 84357118 邮箱:sqcl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