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风采
周迎宾:面对逆境,他始终保持一颗追求幸福的心
2017-09-25 15:28:41 作者:章杰金 来源:沭阳县残联 浏览次数:

人的一生当中,头脑中总会有两种思想在相互抵触,相互斗争:一种是乐观豁达、积极向上,时刻激励你不断进取,追求梦想;另外一种是惆怅苦闷、消沉低下,随时都会消磨你的意志,让你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庸庸碌碌地虚度一生。作为一名残疾人,也应该时刻保持一颗追求幸福的心。

——题记

征文获奖,让我添位挚友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沭阳县悦来镇残疾人草根作家周迎宾常说的一句话。

初次见到周迎宾,那是在两年前的一天……

当时,接到省残联的一个通知,内容是省残联和省文化厅联合组织一个残疾人原创散文、诗歌征文大赛。我正为稿源发愁为难时,朋友向我介绍了悦来镇的周迎宾。我几经周折,终于和他取得了联系,我向他说明此事后,他欣然答应了。

几天后,他向我递交了自己的稿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见到了他。穿着朴素,其貌不扬,普通得很。寒暄几句放下稿件后,他就有事急匆匆地离开了。

我忙过一阵后拿过他送来的稿件读起来。眼前顿时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静中寓动,动中见静,一切都很和谐而富有诗意,使人仿佛置身于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之中,那股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整篇散文采用白描写法。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文意浓郁,令人意境悠远。读着读着,我不禁为作者丰富的生活、细腻的描写、扎实的创作功底所折服!

那次,周迎宾的原创散文《水润乡村》获得全省一等奖。至此,周迎宾成为我的笔友。

面对逆境,创作让他汲取动力

对于从小就因疾病致残的周迎宾来说,在生活中会遇到诸多艰难和压力,向命运低头的理由实在是太多太多。然而,他面对逆境从不妥协、坚强执着,心中一直想着“人活着是为了幸福而不是感受苦难,我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周迎宾出生于1971年,刚开始可以行走,就患了小儿麻痹症,持续发烧了有一个多星期,经过治疗后,他的右腿便没有了先前的力度。父母虽带他走遍了周边大小医院,最终也都没有治好他的病。本来已经踉跄学步的他,回家后就无法正常地站立和行走了。因为当时家境不好,治疗跟不上,后来又失去了很多医疗康复的机会,最终导致右腿残疾。

尽管身有残疾,周迎宾却生性要强,在艰难地读完中学后。他不愿呆在家里靠父母养活,自学篆刻印章、修钟表电器、卖冷饮、开食杂店……虽然挣钱不多,但周迎宾从不轻言放弃。他一路艰辛地走着,也一路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在读初中时,因为自己的一篇作文被老师作为范文在年级组上百名同学面前诵读,从那时起周迎宾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后来他又参加了一个文学社,并在县里的一份报纸上发表了第一首小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但也觉出了自己的生命有了意义。

投身商海,仍然笔耕不辍

现在,已成为生意人的周迎宾经过多年打拼,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经营着一家便利店和一家酒店。但事业有成的他却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文学梦想。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他在空闲之余博览群书,贪图地饱吸着文学的养份,并参加了一个文学院的函授班。就在两年前,他又重新拿起了搁置多年的笔,空闲之余、把全部精力投入了写作,继续追梦。随着他的稿件一篇篇稿子见诸于报纸、杂志,周迎宾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生长在农村的周迎宾,他的作品也大多关注基层的农村生活和农村变迁,其中有对基层干部官僚腐败现象的批评和讽刺,也有对广大农民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的忧虑,他的笔触始终投向淳朴的农民,饱含着浓厚的乡村情结。其中他的散文《水润乡村》,诗歌《家乡的河》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文化厅征文一等奖和二等奖,多次受到县级以上政府的嘉奖。

周迎宾曾经说过:有时苦难也是一种财富,只要有一颗追求幸福的梦想,通过奋斗,也会结出幸福的果实!

的确,由于身体的残疾,周迎宾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和折磨;但所有认识和接触过周迎宾的人都说:在他脸上从来没有“沮丧”两字,一直保持着阳光般温暖的笑容。

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心里总会有一种信念在支撑。 “人活着是为了幸福而不是感受苦难!” 这就是周迎宾的人生信条。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页
  •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4 宿迁残疾人联合会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0092085号
地址:宿迁市滨河路9号(市社会福利院西侧)  邮编:223800
电话:0527-84357830  84357118  邮箱:sqcl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