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研讨
全市残疾人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0-05-19 08:40:18 作者:admin 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宿迁更大突破需要残疾人参与
——对全市残疾人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   董 超
 
为呼应江苏省省委省政府即将作出支持宿迁实现更大突破的决策,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宿迁更大突破之我见”大调研大讨论大实践活动。作为服务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职能部门,虽然不直接参与经济建设,但如何履行好职责、带领残疾人与全市人民一道在宿迁更大突破的进程中贡献力量,始终是我们思考的课题。经过几天的专题调研并结合日常工作积累,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宿迁更大突破,需要残疾人参与,通过就业平台,残疾人同样能够成为社会财富创造者”。
一、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把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放在宿迁更大突破的大局中来定位
人力资源是社会财富的源泉,在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残疾人作为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关注他们所具有的能力,而不是着眼于他们的残疾。判断残疾人的能力,应该着眼于他们能干什么,而不是不能干什么,这是认识残疾人能力所应有的态度。虽然残疾人某些方面的功能受到了损害和限制,但通过社会提供相应的功能补(代)偿,他们就可以同健全人一样施展才能,参与社会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最终的受益者不仅是他们自己,也包括其他社会成员。我市现有34万多名残疾人,这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的社会群体。在他们中间,有工作积极、吃苦耐劳的优秀员工,有才华突出、思维敏捷的领导精英,有引领市场、勇于创业的致富能人,有叱咤体坛、挑战极限的运动健将,有技艺精湛、令人称绝的文艺才俊。事实证明,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平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能,残疾人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宿迁更大突破的参与者。
基于这一认识,全市各级残联组织不断强化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力度,自2006年以来,通过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按比例安置、劳动力转移安置等扶持措施,使12031名残疾人走上了就业岗位,全市劳动年龄段残疾人的就业率已达49.8%。
(一)抓好培训帮助就业。全市各级残联采取“救助与扶贫相结合、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定岗培训和委托用工单位培训等形式,加强对残疾人劳动力的技能培训。2006年以来,全市通过自培、委培、代培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超过100期,使9469名残疾人掌握了一技之长。沭阳县残联与县扶贫办、劳动局建立合作培训机制,每年有500名残疾人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泗阳县依托泗阳霞飞职业技术学校,常年开设计算机、服装、车床、电焊等中长期培训班,培训质量好,学员就业率高;泗洪县实施“盲人小康工程”,为全县45岁以下500多名盲人提供免费的保健按摩培训,就业后月工资都在1000元以上。
(二)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排就业充分发挥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使残疾人通过福利企业获得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来源。目前,全市在福利企业工作的残疾人达到3100人。沭阳县兴华铜业有限公司一个单位就安置残疾职工99人。用工单位全部与残疾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社会保险。
(三)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就业。认真贯彻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和正粗措施,地税、财政、人行等部门的密切协作下,全市通过依法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效推进了就业工作的开展。2006年以来,全市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已达1028人。
(四)加强引导转移就业。全市建立了残疾人劳动力资源输出地和输入地就业信息沟通的长效机制。与常州、苏州、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福利企业建立长期劳务输出合作关系,及时搜集和发布就业信息,为就业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沭阳县在今年2月份开展的“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中,向南京白象食品有限公司、昆山晟泰纸箱厂、扬州织布厂等用人单位输送残疾人46人。泗洪县在苏、锡、常等地建立残疾人劳务输送基地,省内外100余家企业建立了用工关系,为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创业、就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该县在外务工的残疾人中,有三分之一人成为企业的技术中坚力量和中层管理人员,响亮地打出了泗洪“残障铁军”的品牌。目前,全市异地转移就业的残疾人已达7800人,每年的工资性收入1.49亿元。
(五)鼓励扶持灵活就业。全系统在促进残疾人就业过程中,高度重视和扶持残疾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通过提供政策优惠、搭建创业平台、帮助资金信贷等措施,引导残疾人自主创业,一批创业能人脱颖而出。目前,全市自主创业并达到一定规模的残疾人已超过700人,其中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有12人,超过500万元的有28人。盲人按摩店从2006年的3家发展到目前的46家。沭阳县肢体残疾人乔成龙,创办了江苏康泰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既吸纳了35名残疾人就业,又使自己走上了创业致富的道路,多次被市县表彰为“十佳创业青年”、“劳动模范”。泗阳县肢残人邢宗超创办了宿迁超艺装饰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助力车已出口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有了这些典型带路,使有创业愿望的残疾人看到了自主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引导了更多残疾人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二、正视残疾人就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残疾人参与宿迁更大突破的扫清障碍
虽然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一部分残疾人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从总体状况看,残疾人就业情况与社会就业的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因无法就业,只能依靠家庭供养或领取“低保”维持基本生活,处于社会生活的最“底层”,社会发展的物质形态是财富和资本的积累,表现在人的层面上,就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群体最大化,分享财富的群体最小化。如果若按每名未就业残疾人每月最低基本生活支出200元计算,一年最少需要2400元。反之,每名就业的残疾人每月最低工资收入600元,一年就可以创造财富7200元。依据这一财富加减计算法,有1名未就业的残疾人,一年就要消耗和少创造社会财富9600元。目前,我市处在劳动年龄段未就业的残疾人约有5.98万人,全市每年间接损失的社会财富约6亿元。而实际上每名残疾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工资待遇,其为社会节约或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6亿元。
综合调研情况看,残疾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认知程度低、就业机会少。由于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残疾人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虽然政府对其采取了保护的促进的政策措施,但残疾人就业机会仍然偏少。如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要特点是社会用人单位平等履行义务,是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形式之一。但由于部分社会用人单位把接收残疾人就业当作额外的包袱和负担,宁肯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肯录用安置残疾人就业。2009年,我市按比例分散就业的残疾人只有219人。与此同时,在企业就业的残疾人中,未办理社会保险和签订劳动合同的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因多数福利企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低端产品,竞争力不强,经营效益不佳。不少企业退出了福利企业行列,对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体地位产生了巨大冲击,残疾人就业机会减少。以沭阳县为例,目前福利企业仅有13家,在福利企业就业的残疾人从2008年的1262人,下降到目前的410人。
文化程度低、岗位落实难。造成残疾人素质和就业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不高。从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统计数字来看,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残疾人仅占残疾人总数的3.9%,而这个比例在健全人群中则高得多。所以,残疾人自身原因限制了对高端就业岗位的奢求。
三是劳动报酬低、工作环境差。调研中,我们发现,已经就业的残疾人主要分布在一些操作简单、工作条件简陋、收入低微的行业,甚至是健全人不愿干的岗位。从随机进行的《残疾人就业情况问卷调查》来看,市内已经就业的残疾人大部分月工资都仅维持在最低工资标准,明显低于健全人劳动力收入。
四是优惠额度低、政策执行软。虽然国家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资助创业,对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有关部门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小额贷款扶持。实际操作起来,不但手续繁琐,优惠额度低,而且随意性大,很难执行到位。
三、认真落实促进和保护残疾人就业政策,让更多的残疾人在宿迁更大突破中实现人生价值
通过就业途径,把残疾人转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其过程个结果就是对宿迁更大突破的诠释。目前,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之间还有很大差距,残疾人人均收入只有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低保只能吃饱,康复可以自保,就业才能过好”,是残疾人的心声和迫切要求。一个合理的、科学发展的社会,应该是不论健全人还是残疾人,只要付出劳动,都能取得合理报酬并得到尊重。这不是乞求社会对残疾人的恩赐,也不是对用人单位“效率”的损害,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
为此,应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残疾人就业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就业保护促进政策,引导残疾人就业。对残疾人就业实行保护,是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保证。一是认真执行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投资主体兴办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等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不断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规模。二是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动员用人单位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要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力度,对超比例安排就业的实行奖励,对拒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依法给予处罚等措施,调动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促进残疾人灵活就业。为残疾人提供公益岗位和专营岗位,结合城镇、社区建设,促进残疾人社区就业和灵活就业。四是政府投资或扶持民办机构建设庇护等残疾人康复安养机构,将适合残疾人生产的产品列为残疾人庇护工场专产和专营,并优先采购。扶助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人就业。五是积极帮助农村残疾人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二)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推动残疾人就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残疾人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残疾人就业竞争能力。要建立教育、培训和就业相结合的机制,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创造条件。重视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不断提高残疾人学历层次和水平。各级残联、教育、劳动、民政等部门以及各公共培训机构应密切配合,根据残疾人的生理特点、市场用工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多方位、多领域的,实用性强、见效快的技能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农村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使残疾人尽快脱离贫困。与此同时,建立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档案和信息库,把残疾人受教育、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联系起来,将劳动部门劳务市场获得的供求信息与各级残疾人培训信息联网,随时掌握残疾人接受培训后的就业状况。
(三)进一步激发创业潜能,鼓励残疾人创业。创业是最好的就业。要加强对残疾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大对残疾人创业政策激励力度,鼓励和扶持更多的残疾人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四)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使残疾人放心就业。成分发挥各级残疾人就业管理机构作用,加强就业工作网络建设,不断提高为残疾人就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残疾人劳动就业能力的评估鉴定,针对残疾人的生理特点和技能状况开展个性化服务,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帮助残疾人克服身心障碍,转变社会偏见,提高残疾人科学技术水平和就业层次。
综上所述,宿迁突破,人人有责;宿迁更大突破,需要残疾人参与。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页
  •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4 宿迁残疾人联合会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0092085号
地址:宿迁市滨河路9号(市社会福利院西侧)  邮编:223800
电话:0527-84357830  84357118  邮箱:sqcl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