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研讨
残疾儿童家长心理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2012-10-31 16:57:02 作者:admin 来源:市残联 浏览次数:
残疾儿童的出现使家庭随了巨大的社会压力,使残疾儿童的家长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他们不仅需要法律上的帮助,同时还需要社会系统给予的支持。作为为残疾儿童提供早期康复的专业机构,我们在给残疾儿童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残疾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尽力在帮助残疾儿童家长缓解其心理压力,促使其自身内、外环境的平衡以及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针对家长的心理问题的缓解,我们做了一些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    
心理学中所指的是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在压力的当时和过后,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效应,这种效应可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常轨,如果不能得到即时的疏导,就会发展为心理的紊乱,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对2010年—2012年在本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238个有听力残疾、智力障碍、脑瘫儿童以及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进行了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同时还通过小组座谈、走访等形式调查了189个家庭,发现其中一些家长比较理智,一旦发现孩子存有听力障碍、智力障碍、或是自闭症倾向,便立即去医院检查,认真听取医生的诊断和建议,尽早地让孩子进入康复机构,并积极配合,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康复训。这类家长普遍都拥有积极的心理态度,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毅力,科学地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走上了一条艰辛的康复训练之路。这类家庭中的孩子,有很多都能进入正常的小学学习,他们完全或基本上融入了社会。这类家长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心胸豁达、意志刚毅,能成熟地看问题,理性地面对挫折,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改变不幸局面,战胜挫折。但是多数残儿家长却不能客观面对孩子的问题,存在如下的心理问题:
一、负性情绪
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和压力时,心理应激引起的矛盾冲突容易导致其焦虑、愤怒、束手无策、绝望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这便是心理学所指的负性情绪。通过调查,当家长获知孩子的残疾事实时,许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残疾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愿意和别人谈论自己孩子的事情觉得自己命很苦感到精神很压抑很累,十分担忧孩子的未来,觉得社会压力很大。特别对于年轻的夫妻,由于缺乏对孩子扶养的经验,面对家庭出现这样的孩子更是不知所措,感到前途灰暗、无望。有的家长知道应该爱这个孩子,但常常又觉得爱不起来,认为孩子影响了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影响了自己的幸福,多数的家长都觉得孩子令我失望。家长所产生的这些负性情绪,通常会使他们不喜欢社交、抑郁苦闷,常被失望、孤立无援情绪及凄凉的感情所包围,对事业失去信心,悲观色彩较重,消极情绪增多,对生活缺乏乐趣,这样一来严重阻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二、强迫意识
 
一种固定的观念在大脑里反复出现,一方面在理智上想控制它,另一方面在内心说出又要去想,从而导致人主观上被迫感觉和痛苦感觉,在心理学上成为强迫意识。面对自己的残疾孩子,许多家长会有很深重的负罪感,他们认为孩子的残疾是我的责任,不能正确面对孩子残疾的现实,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报应,是自己的过失,所以总是渲染在对往事的追忆过程中,回忆怀孕时的点点滴滴,力争要找出与孩子残疾相关联的因素,一些残疾原因不明的家长则怀疑与孩子出生的医院有前,于是不信地回想自己住进医院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许多了,与此同时又十分厌恶自己于往事中不能自拔,不能面对现实。例如,有一位母亲得知孩子听力残疾后,终日以泪洗面,后悔自己不该结婚,认为是自己怀孕时没有注意照顾好胎儿,不该生小孩,几次抱着孩子想结束生命,可又心有不甘。这种矛盾的心理经常折磨着残疾儿童家长,使他们感到非常痛苦,不仅影响其工作,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三、行为退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人格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质与量的转变而逐步走向成熟的,但是,当遇到挫折时,又会放弃已经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即为行为退行。在残疾儿童家长中,行为退行的具体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母或孩子残疾这一事实后,一味地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家里人一起看电视时,由孩子随便换频道我事事时时都迁就孩子,依着孩子的意愿只要孩子高兴,让我干什么我都可以,由于给予过分的照顾和迁就,结果导致了残疾孩子胆小、娇气、任性、依赖性强、不尊重别人,甚至易发生攻击行为。这些不良的修改因素又大大增加了教育康复的困难,影响孩子的康复成效和健康成长。
四、依赖心理
残儿家庭很自然会受到亲朋和社会的照顾,成为人们帮助的对象。一些家长会为此产生病获益的心理,有意无意地变得软弱无力,对事情无主见,对自己日常行为和生活管理的自信心不足,被动性增加,事事都喜欢依赖他人。比如过分依赖政府的关心,过分依赖康复机构的帮助,过分依赖他人的照顾,而且一旦浑身是胆不到重视,自尊心就容易受到挫折,自我价值感丧失,会因此而变得心情沮丧。近几年来一半以上的家长都是让孩子奶奶带孩子完全寄托于康复机构,有的孩子父母一个月都不来看望孩子,认为孩子的教育与康复责任都是康复机构的,既不了解孩子康复的进程,也不给予积极的配合,大大降低了残疾儿童教育康复效果。
五、性格暴躁
面对孩子的残疾,多数家长都很伤心难过、痛不欲生,甚至怀疑医生的诊断,并因此而变得性格暴躁,我常对孩子发脾气,甚至经常打孩子我怨恨这个孩子我常常心烦,忍不住责怪这个孩子我常常不能耐心听孩子讲话我还不愿意回到家里,家长暴躁的性格常常迁怒于孩子,在孩子的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求过高过严,一旦孩子出现与家长愿望不符的行为,就大声呵斥孩子,令孩子从小生活在恐惧之中,过度胆小和自卑,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还表现在家长对待医院的医务人员、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很急躁,有着过高的期望值,不能正确的认识孩子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康复所能解决的问题,在时间上急于求成,不满情绪过重,甚至泛化到了生活的其他领域,降低了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以上是残疾儿童康复中调查和长期实践中的残疾儿童家长中较为普遍的几种心理问题。致使残疾儿童家长产生以上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残疾的出现,孩子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与此同时,残疾儿童家长社会支持系统相对缺乏,如:缺乏法律上的针对性支持、社会资源的相对匮乏、有效技术的缺乏等都是导致残疾儿童家长心理问题的原因。针对他们由于孩子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我们做过一些尝试,如利用家长联谊会,让家长们在一起相互沟通,令一些积压的心理情绪得到一定程序的宣泄;举办家长培训班,教给家长有关残疾儿童康复的知识与技能,使家长无助情绪得到相对的缓解;利用康复成功家庭安全的示范,鼓励和自信心不够的家长因教育康复不得未能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在家长的心理辅导方面,我们取得一定的效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仅有我们的服务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家长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和残疾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还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针对性立法特别保障残疾儿童及家长的权利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残疾儿童的合法权益问题被忽视,在观念上大家都是把残疾儿童接受教育视为一种福利,使残疾儿童的基本人权如生存权、受教育权、人格权等得不到应有的特别保障。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残疾人问题,纷纷制定各种有关残疾人的专门法令法规,保障了残疾人的权益,使残疾儿童的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善。近十年来我国残疾儿童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也出台了有关法律法规,如《残疾人教育条例》,但只规定了残疾儿童家庭在残疾儿童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却未规定为承担这个责任家长必须享有的权利。为此,我们认为在相关的法律中还应该对家长充分参与特殊教育的决策、实施,以维护自己及其子女的各种合法权益作明确的规定,从而减轻残疾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给残儿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二)通过宣传提高民众对残疾儿童教育康复的认识
大多数残疾儿童的残联缺陷是可以早期干预得到预防、矫正和补偿的,使他们的认知、心理及社会性等技能都得到发展,而承担这一重要使命的是特殊教育行业,但是我国的特教不是比较落后的。特殊教育的落后一方面是经济不发达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人们认识和观念落后的反映。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各种有生理残疾者享有各种平等的权利,但是还有相当多的人对残疾儿童教育没有正确科学的认识,未能把残疾儿童教育切实纳入义务教育轨道,甚至有的学校对残疾儿童入学完全予以支持,在思想上重视这一事业,同时还令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注残疾儿童的康复与教育,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技术资源、社会资助在物质上为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逐步创造好的条件,亦可缓解残疾儿童家长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三)专业机构加强对家长的技术培训及心理辅导
专业机构在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康复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服务,一方面让家长和机构共同商讨制定残疾獐的长短期教育康复训练计划和目标,以及在家庭实施的具体方案以配合残疾儿童在机构的训练计划和目标,以及在家庭实施的具体方案以配合残疾儿童在机构的训练,教给家长有关残疾儿童康复的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同时针对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情绪问题还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即时进行疏导。可以通过家长联谊会、成功安全的分享、残疾儿童家长团体活动、家庭个别辅导、小组辅导等方式来解决残疾儿童家长在孩子的康复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
如果有了法律的保障、社会的关注和切实的帮助,残疾儿童的家长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其子女的康复发表意见并积极有效的参与进来,那么我们随之而行的技术指导、心理辅导就会产生出良好的效果。在残疾儿童教育特别是早期康复方面,绝大多数家庭实际上牌一种无助的状态。家长作为联系残疾儿童和社会的桥梁,在为残疾儿童创造适宜发展环境以促使其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别人不能代替的作用。但是,残疾儿童家庭是脆弱的,他们需要法律保障、技术支持,同时还需要心理援助。(金勤)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页
  •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4 宿迁残疾人联合会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0092085号
地址:宿迁市滨河路9号(市社会福利院西侧)  邮编:223800
电话:0527-84357830  84357118  邮箱:sqcltg@126.com